为什么不提倡亲属间互相输血?

“医生,我也是A型的,快给我儿子输血吧!”发生意外后亲人相互之间献血,这样的镜头似乎在电视剧里屡见不鲜。

然而日前,一则“直系亲属之间不能相互献血,因为输血时可能引起并发症,死亡率达九成”的微博却引起了网友的热议。原来亲人间不能献血?献了还可能会死?这个说法到底有没有科学依据?

最近记者咨询了杭州市一医院输血科主任潘小良。潘主任说,直系亲属间的确是不能相互献血的,这条微博有一定的科学依据,但表述并不是很准确,不能简单理解为“直系亲属间相互输血死亡率达九成”。

专家释疑:“亲属间相互献血,可能会出现一些免疫反应,其中就可能会出现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TA-GVHD),这是最严重的输血并发症之一。”潘小良主任给记者打了一个比较通俗的比方,输血就等于是用血者身体里来了许多输血者体内的“外来客”,亲人间的“外来客”抗原相似,加之用血者免疫能力低下,不容易识别,此时这些“外来客”就会趁机“鸠占鹊巢”,在用血者身体里分裂、增殖,然后向用血者的骨髓等器官发动攻击。

“这个病主要发生在输血后1周左右,患者表现为肝功能受损严重、恶心、腹泻和皮肤黏膜出现大面积皮疹或大泡等症状。”潘主任说,但是该病的发病率比较低,只有0.1%—1%,但是根据国外的临床病例显示,血缘关系越近,发病率越高,尤其是一级亲属,即父母与子女间,发病率要高10—20倍,现在还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死亡率高达90%。

所以相对安全的输血应该是发生在同卵双生子女中或非亲缘关系献血者间。

究竟什么是“互助献血”

如果有亲人要动手术,医院会动员患者亲友“互助献血”。但不少人都有这样的误区,认为互助献血就是献血给自己的亲属。

事实上,互助献血和直系亲属间相互输血不是一回事,市民不用恐慌。专家称,一般如果有病人需要输血,他的家属可以去血站献血,然后血站根据其献血量,等量换取他人捐献的血液给病人使用,并不是直接将亲属的血液给患者使用。另外所有人捐献血液都需要血站按照统一国家标准要求进行检测,并且所有检测项目均合格才能提供临床使用,因此互助献血患者无需担心不是自己亲人捐献的血液会存在安全隐患。

为了避免发生上述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TA-GVHD),血站一般都会在互助献血者捐血全血或血小板中调配发放到临床使用,请大家予以理解和支持。

相关推荐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为什么不提倡亲属间互相输血?
返回顶部

显示

忘记密码?

显示

显示

获取验证码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