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展|心衰患者病情恶化住院史与心衰死亡风险真的相关吗?

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住院事件的发生与死亡风险的显著升高相关,然而,既往心衰住院史在心衰患者预后评估上有多少独立价值尚不清楚。Circulation Heart Failure 近期一篇文章基于ASCEND-HF研究分析了慢性心衰患者既往住院史在预后评估上的价值。研究背景尽管慢性心衰患者一旦发生住院事件死亡率是未发生住院患者的数倍,然而,慢性稳定型心衰患者发生住院事件是否代表一种明确的病理生理学实体的改变尚有争议。具体而言,心衰患者住院事件代表了以下哪种病理生理学状态尚不明确:(1)暂时的高风险期,病情暂时恶化,但随后恢复到基线水平;(2)终末器官损伤和/或永久性高风险导致病程中出现不可逆转的拐点;(3)不代表独立的风险,只是慢性心衰患者病情较重的标志物。研究设计该研究基于ASCEND-HF数据库进行,排除了新近诊断的心衰患者(≤1个月)和心衰诊断日期缺失的患者,实际共纳入了4205名因慢性心衰恶化而住院的患者。研究的主要终点是180天全因死亡,次要终点是30天全因死亡或心衰住院的复合事件终点,以及30天全因死亡或全因住院的复合事件终点。研究结果在纳入的4205名慢性心衰恶化患者中,2241人(53.3%)在过去12个月内有过心衰住院史。其中,1374、547、320和1007名患者的最近一次心衰住院时间分别为研究基线前0~4个月、>4~8个月、>8~12个月和>12个月。既往12个月内有心衰住院史的患者往往更年轻、黑人占比高、NYHA分级更高、生活质量更差、收缩压更低、肾功能更差、脑钠肽水平更高。相比之下,女性比例、缺血性心脏病病因及大多数合并症的组间的发生率相当。两组间射血分数降低和保留的患者比例也相似,但在既往有心衰住院史的患者中,HFrEF患者使用药物和器械治疗的比例更高。在淤血评估上,12个月内有心衰住院史的患者端坐呼吸和颈静脉扩张更为常见,但是其他淤血的体征和症状无显著组间差异。既往心衰住院状态与院内淤血改善的评估 (体重和尿量的变化)之间无显著相关。在终点事件上,有心衰住院史的患者在30天所有事件发生率和180天全因死亡率上都更高。在所有模型中,既往心衰住院史与较差的30天预后均相关。有心衰住院史和无心衰住院史的患者180天死亡率分别为15.5%和11.9%,有心衰住院史患者180天死亡风险校正前HR为1.35( [95%CI,1.14-1.59];


已发布

分类

作者:

标签